那天聽一個在CHT上班的朋友說
他們沒有正職的網設人員
只有約聘的
因為人資覺得設計人員這個職務沒有願景....
我只能說~還好轉行了嗎@@
自己當過設計,深深了解在其中那種自以為是的本位
小時候不懂事~以為某某人甚麼也不會只會耍耍嘴皮~憑甚麼當主管
但實際上
專業不是唯一,態度才決定競爭力!
溝通才是企業注重與團隊分工運作成功的主因!
至於{不了解組織與他人需求的人}注定在任何公司只能當過客
也許~自行創業反會是更好的發展: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資料來源CHEERS雜誌
「不景氣淘汰不爭氣。」對於近來最熱門的「裁員」話題,台灣安捷倫科技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卓勝國,劈頭第一句就下了一個註腳。他半開玩笑說:「以前景氣好時,主管罵一句,員工還會回嘴,現在為了保住飯碗,沒人敢啦!」從人資主管的角度來看,任何一次的不景氣,都是對於產業、對於企業、對於個人的重新洗牌。
安捷倫曾經在2006年被《Cheers》雜誌與美商惠悅(Watson Wyatt)企管顧問公司評選為「最佳企業雇主」,但在這之前,他們也曾經走過一段不景氣、虧損裁員的日子。
裁員是企業最後手段
當年也曾經扮演「殺人」的角色,卓勝國表示,一定是真的沒辦法才會進行裁員,沒有人會一開始就選擇這麼做。「很多人當了10年主管,還沒做過裁員的事,從決策到真正執行大約2、3星期的準備期,甚至主管自己也要先進行裁員的訓練和心理準備,」卓勝國回憶。包括他自己從1995年轉到人力資源領域後,也是頭一次面對不得不裁員的事實,曾經心理壓力大到睡不著。
「最困難的是決定名單,」當時台灣安捷倫裁員大約10%,先由各部門主管經過嚴密的計算,評估交出名單。「你所處的部門是賺錢還是花錢的單位也有關係,通常會先砍花錢的部門。然而並非行政或事務性的工作,就一定最容易成為被開刀的目標。」他強調,除非這項工作職務能全部外包出去,否則就算是在麥當勞炸薯條的工作,也無法完全被機器取代,還是需要運用人力。
績效與不可取代性仍是取捨關鍵。此外,有一些工作已經外移到其他國家,部門功能不存在,當然要裁撤,這是「非戰之罪」,和工作表現無關。就像2000年生產製造的工作機會大批移到亞洲,也造成美國、歐洲很多人失業一樣。
缺乏互信,才會冷血
但不管因為什麼理由,一旦上級發出裁員的命令,人資主管硬著頭皮也得去做,不過,處理方式不見得非要「冷酷無情」。安捷倫除了給予被資遣員工一筆優於勞基法的遣散費,並且輔導員工寫求職信、寄履歷等,甚至將員工介紹到其他相關產業,並且持續追蹤他們是否順利再就業。卓勝國認為,不見得外商公司就一定很冷血,像是電影中員工抱著紙箱,哭著走出辦公室的情景,上午通知,下午離開。當時安捷倫從通知到執行,有長達30天的緩衝期。
企業如何對待員工,也會影響處理裁員的方式。「平時就要燒香,假使企業向來對待員工就不夠尊重,缺乏互信的基礎,當然會擔心員工偷資料,希望他們愈快走愈好。」擔任過惠普科技高階人事主管,現任遠流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彭康雄也認為,裁員可以不必那麼粗暴。
他從前在台灣杜邦公司擔任主管,也曾經處理過棘手的裁員問題,不僅裁了3次,而且每次都是2、30人。當時上級的指令是:怎麼處理都行,就是不能上報紙,不能把事情鬧大。他憑著在新竹科學園區的人脈,先替員工把工作、退路找好,裁員當天車子已經在工廠門外等,員工們也都釋懷離開。
彭康雄表示,以前公司比較考慮人情面,只要裁員人數不多,離職生效日前還可進公司,甚至讓被裁員工在公司裡使用電腦寫求職履歷。但是現在大公司裁員動輒數百人,操作上就很難做到這麼細膩。對大老闆來說,裁員名單可能只是一堆文字組合,沒有溫度;但第一線執行的人資主管可以清晰看見一個人、甚至一個家庭的生計受影響,盡力維護員工尊嚴到最後一秒,也許是唯一能稍加彌補裁員遺憾的方式吧!
5種最容易被老闆開除的人
被開除是最難堪的,但知道為什麼被開除嗎?老闆心中那把尺在哪裡?
1、不懂得承擔責任的人
保誠投信總經理曹幼非:有些人不願意承擔責任,只想到得到多少,而不是自己貢獻了多少,形成了管理障礙。
2、缺乏團隊精神的人
荷銀光華投信總經理章嘉玉:許多人過於專注於自己的專業上,不太注意其他人, 不積極展現與其他部門溝通的努力。
3、不願改變的人
中興證券總經理謝劍平:有些人無法掌握環境變化,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與技能,因此也無法配合公司的變革。
華信銀行副總經理賈堅:外面的環境在改變,有的員工卻覺得過去方式很好,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變化與新的文化。
4、缺乏向心力的人
寶來副總經理黃筱玲:一個人絕對沒有一個團隊強,大家都往同樣方向走才會到達你的目標。不認同公司做法,又缺乏向心力的人就應該早點選擇其他方向,對彼此 都比較好。
5、不了解組織與他人需求的人
一位中小企業CEO:有些人會質疑為什麼我們會讓一個學歷、能力都不錯的人離職?要不要留住一個員工要看他是否對組織有所貢獻,有些人可能像孟嘗君一樣,養兵千日用在一時;如果賦予任務卻一直無法達成,無論口才、學歷如何好都不適合公司。但是即使一個人對組織有貢獻,卻不斷造成問題,也許是不合作或是對組織的氣氛造成困擾,而且問題大於貢獻,這種人一樣不適合。
對於每個初進社會的人必須懂得在組織中生存,並且有所貢獻,能力與聰明不在於擁有多少,在於能運用出多少。有些人規規矩矩做事也是一種貢獻。有些人有能力卻沒有貢獻,原因是他不知道公司的需求,只活在自己的世界,聽不到別人的需求。
有些人會一直換公司原因是
第一:本身沒有想清楚要什麼樣的公司;
第二:不知道別人的需求,總認為自己最好,除非你是藝術家可以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。
有些人總認為錯誤的產生都是別人的問題,不會反省自己,很多人不清楚在組織裡該扮演的角色,也許你自認做得很好,但就是不符合別人的需求,要用心傾聽才能真正知道別人的想法與需求。遺傳、環境、後天的學習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,但是我相信仍有百分之三、四十能操之在我。
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人才,現在必須具有溝通的能力才能與人合作。還要有忍受變動的能力,人的彈性很重要。
此外對於事情不是抱怨而是解決,不害怕失敗,這都是好的特質。
所謂成功的祕密是失敗,有些人不會檢討自己,有些人則會把危機變成轉機。
因此重點在不怕學習,有好奇心,有彈性,學習能力強,如此任何環境都能適應,老闆喜歡用的人是你要求什麼,他馬上能找到什麼。有時候很會唸書的人不一定有優勢,懂得和別人互動才是重要的。
1 則留言:
所以我現在想換工作是~~不懂公司的需求....哈
張貼留言